2025年央視“3·15晚會”針對互聯網領域曝光了多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,主要集中在個人信息盜取、金融消費陷阱、虛假營銷及技術濫用等方面。以下是具體問題及涉事企業:
1. 個人信息盜取與非法數據收集
精準獲客軟件竊取隱私:多家企業通過“大數據獲客軟件”非法抓取用戶信息。例如:
云企智能科技利用爬蟲技術掃描短視頻平臺評論區,強行抓取用戶電話、微信賬號等信息,并監控同行直播間數據以“截流”客戶 。
企騰網絡的“火眼云”軟件偷取企業公眾號關注者的手機號,甚至合作企業包括知名平臺如土巴兔、拜博口腔等。
啟科科技通過運營商后臺數據非法獲取用戶三網通信信息,每日處理數據量達100億條,并利用標簽分類用戶隱私進行售賣。
2. 互聯網金融消費陷阱
電子簽高利貸與暴力催收:借貸平臺“人人信”“借貸寶”存在非實名放貸、砍頭息(如借款3萬元實際到賬1.4萬元)及暴力催收問題。放貸方通過虛假賬號規避法律風險,導致受害者難以追溯責任主體。
自動續費與隱蔽扣款:部分平臺如“諾諾網”在發票申請頁面植入抽獎游戲,誘導用戶領取話費券后強制綁定長期自動續費,利用用戶遺忘心理斂財。
3. 虛假營銷與技術濫用
AI外呼機器人騷擾電話:上海智優擎網絡科技和飛鴿傳書信息科技利用AI系統撥打營銷電話,涉及多行業推廣,甚至通過“三網大數據”精準定位用戶需求,日均撥打量巨大。
直播帶貨刷單與數據造假:網絡水軍通過“主板機”操控發帖量,偽造直播間互動數據,誘導消費者跟風下單 。
4. 新型消費欺詐模式
手機抽獎誘導消費:兌捷網絡和諾禾網絡通過虛假中獎頁面(如“200元話費券”)吸引用戶,實際需充值高額話費才能使用優惠,單日流水高達20億元 。
隱蔽扣費與白酒騙局:部分平臺在停車掃碼等場景植入付費廣告,默認用戶自動續費;另有白酒推廣以虛高原價(標價4700元,實售398元)誘導消費 。
5. 平臺責任缺失與監管漏洞
維修平臺亂收費:啄木鳥家庭維修作為最大家電維修平臺,通過制度設計迫使維修人員虛增收費(如成本91元的維修收費659元),平臺抽成60%,投訴量超6000條 。
電商數據濫用:部分企業將用戶消費習慣、手機號等隱私數據打包出售,形成灰色產業鏈,加劇電話詐騙和精準騷擾 。
后續行動
晚會后,多地監管部門已對涉事企業展開調查,如上海智優擎、飛鴿傳書等被連夜突擊檢查 。中消協上線“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”,旨在通過技術手段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。這些問題反映了互聯網領域仍需加強數據安全立法、平臺責任落實及跨部門協同監管,以應對技術濫用帶來的新型消費風險。
行業資訊最新文章